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1:49    次浏览
薏仁红豆粥是广为人知的治湿邪良药: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,它可以治湿痹,利肠胃,消水肿,健脾益胃。可好些人吃了却没有什么效果,这是怎么回事呢?那是因为你搞错啦! 煮粥用错豆子很多人煲薏仁红豆粥用的豆子是红豆: 正确的豆子其实是赤小豆: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?1、形状不同红豆比较圆,赤小豆呈细长形。颗粒比红豆小。2、颜色不同红豆表面为暗棕红色,而色实紫。赤小豆有红有黑,红如朱色而发光,黑如漆。以粒紧、色紫、赤者为佳。3、质地不同红豆容易煮烂,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,也是久煮不烂,吃着比较硬。4、功效不同红豆能疗饥,不能利水祛湿,吃多了会败血。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功效。特别提醒: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,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。二者的功效完全不一样,红豆薏仁粥用对了赤小豆,才能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! 赤小豆和薏仁有何功效?赤小豆又名红豆、赤豆、红饭豆、米赤豆,禀秋燥之气而生,色赤入心,下行而通小肠。 【性味和归经】味辛、甘、酸,无毒,气温而平,入脾经、心经、小肠经。【功效】通健脾胃、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、利湿退黄、清热解毒,治痈肿脓血、下腹胀满、小便不利、水肿脚气。【注意事项】赤小豆的利水,利的是脾不健运、水湿停留,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、小便不利、痰饮眩悸,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。而因脾虚水肿引起的湿应以健脾为主,不宜强调利水。【禁忌】1、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,忌食赤小豆。2、被蛇咬者,百日内忌赤小豆。3、尿多之人忌食。4、不可久食,久食令人黑瘦结燥。薏仁秉金秋之燥气而益肺,肺气治则下行,故主下气。久服轻身益气,湿行则脾健而身轻,金清则肺实而气益也。 【性味和归经】甘、淡,微寒,归脾经、胃经、肺经【功效】利水渗湿,健脾,除痹,清热排脓。用于小便不利、水肿、脚气及脾虚泄泻等。 正确的熬制方法 1、准备同等分量的红豆和薏米,洗干净后,红豆泡两三个小时,薏米泡一个小时。2、先煮红豆,煮开后,添一些凉水,再煮开后,再添凉水,容易熟,也比较香。3、等红豆煮开花后,放入薏米,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煮熟。 按摩也可祛湿1、丰隆穴位置:足阳明胃经络穴,位于小腿前外侧、外踝尖上8寸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。 按摩方法: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,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。功效:通调脾胃气机、祛湿化痰。2、足三里位置:足阳明胃经合穴,乃保健要穴,位于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缘1横指。 按摩方法: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-8分钟,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。功效: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、疏风化湿功能,还能补中益气、扶正祛邪,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。3、中脘穴位置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肚脐上4寸。 按摩方法: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,顺时针揉按2-5分钟。功效:有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之功效,适用于湿滞、胃脘饱胀、嗳气者。4、曲池穴位置:手阳明大肠经合穴,完全屈肘时,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。 按摩方法: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-5分钟,亦可用四指并拢,拍打此穴,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。功效:可泄大肠湿热,用于肛门灼热、大便黄烂、排不尽者,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。来源:健康圈(amy6563)长按二维码可加关注答疑解惑,请加小编号欢迎点留下评论!